你現(xiàn)在的位置:農機通首頁>>農機博客>>紅興隆北雁現(xiàn)代化農機>>北大荒志>>
第四章 | 農機管理 | |
第四節(jié) 農機修理 | ||
農場創(chuàng)建之初,由于缺乏經驗,技術水平低下,對農業(yè)機械,只知使用不知維修。當時的所謂修理廠,設備極端簡陋,多數(shù)農場沒有修理設備。1948年,寧安農場利用一個舊汽車庫,3臺舊機床,招收32名技工和學員建起“鐵工廠”。通北農場只有一間房子,2臺虎鉗子,一盤烘爐,2個技術工人。查哈陽農場的設備條件稍好,其前身是“嫩江鐵工廠”,解放后,省決定一部分遷齊齊哈爾組建農機廠,另一部分遷查哈陽成立農場修配廠。隨遷人員24人,設備有皮帶機床9臺。當時的修理技術水平很低,很多農場為修理一個簡單機件也要跑到齊齊哈爾、北安、哈爾濱去,既花錢費時,又影響生產。 1950年前后,東北公營農場管理局在沈陽建直屬修造廠,在長春設立修造廠,在“王兆屯”建修配廠,批量生產急需的鎮(zhèn)壓器和聯(lián)接器、中耕機,以解決農場的機具配套。但各農場的自修能力很低。榮軍農場建場時,由遲子祥(榮復軍人,身負5次重傷,截去十個腳趾和兩個手指)等人籌辦了小烘爐,1950年春,為機具配制了1200多個零件。夏天又購進了一臺舊車床和鉆床。無動力設備,他們就用幾個人合力拉動皮帶,開動機器,為一臺五噸拖車制作了配件。后來,遲子祥又開動腦筋,用土辦法造出了工藝比較復雜的“瓦拉倒管”、“坐瓦”、“甩子瓦”、“氣缸蓋”等零件,提高了機車的修理效益。他還在實踐中帶出16個徒工,成為修理廠的骨干。1951年,遲子祥被評為黑龍江省特等勞動模范。 1952年12月,東北公營農場管理局召開修理技術研究會,提出加強技術管理,破除在修理工作中的“千分手,千分眼”等粗糙操作方法。重點傳授與推廣了蘇聯(lián)修理拖拉機的五種技術方法,提高了修理質量。 1953年1月至9月,九三榮軍農場共完成大修30臺,中修37臺,并完成39臺保養(yǎng)任務。還改裝了磨缸機、固定曲軸卡板等設備,提高了工效。同年,省農場管理廳提出,搞好修理工作的中心環(huán)節(jié)是:第一、根據(jù)農場發(fā)展規(guī)劃,建立一定規(guī)模的修理廠,設置必要的修理設備;第二,健全修理組織,實行“機件分工修理法”,嚴格修理質量要求,加強檢查驗收工作;第三、作好修理計劃,使修理工作逐步走向常年化,并對當時的修理工作質量情況,進行了抽查。 1955年創(chuàng)建的友誼農場,在蘇聯(lián)專家?guī)椭拢⒘艘惶淄暾挠媱濐A防維修制度。在開荒時各分場就將鍛工間建立起來,隨時為犁鏵延展鏟刃。在總場建立容量為400大修標準臺的中型修理廠,承擔全場拖拉機、聯(lián)合收割機的修理與部分零配件的制造任務。 八五○農場有鐵道兵修理技術設備的基礎,1955年建廠于虎林西崗。1957年承擔鐵道兵新建場建立修配廠的任務。 1957年,省農場管理廳在所屬各農場開展了“修一臺、保一臺”的評比。修后發(fā)動機馬力大部分達標,串油、冒煙、鏈軌跑偏等現(xiàn)象基本消除。還推廣了農具“隨停隨修”的經驗。(見附圖) 50年代末期,墾區(qū)多數(shù)農場的拖拉機修理,實行按燃油消耗量計算的修理間距。如中型拖拉機,每消耗57600公斤燃油,就要進行大修。1959年,牡丹江墾區(qū)為健全修理網,加強農場的修理能力,提出土法上馬,土洋結合,自己武裝自己,由各農場自制車床、鉆床、銑瓦機等設備。自制的修理設備,對滿足當時的生產需要,解決了一定的問題。其中的一小部分經過改進提高,成為真正的修理設備。但大部分是一哄而起搞起來的,經不住生產的考驗,造成了損失浪費。 為了加強墾區(qū)的農機設備修造能力,農墾部經請示國務院批準,于1959年將迎春機械廠由沈陽市遷來。該廠的老模范田景陽,刻苦鉆研,為農機修造事業(yè)作出了突出的貢獻。1958年—1959年,他接受并完成了斯大林—80號拖拉機滾珠軸承試制任務。在一年時間內,自行設計制造機床設備46臺,包括軋珠機、珠磨機和內外搖頭磨床等,為國家節(jié)約資金9萬元。用這些設備制造了近4萬套各種型號的滾珠軸承。1960年以后,他又繼續(xù)改進各項設備,制作各種測量軸承的儀表7種,提高了軸承的質量,使該廠成為當時生產滾珠軸承的專業(yè)廠家。田景陽被評為黑龍江省勞動模范,并出席了全國農墾系統(tǒng)“群英會”。 1960年,中蘇關系惡化,燃油和零件中斷供應,零件嚴重不足,自己生產的零件配件質量低劣,很多農場不得已拆車補車,造成更多的拖拉機停車,僅省屬農場常年停車就達24%。 1961年提出:修配機構應以農業(yè)生產服務為主。先維修、后制造,修理與制造相結合,制造以零件為主。農業(yè)機械部頒發(fā)《修理拖拉機技術管理暫行辦法》草案,規(guī)定拖拉機修理種類。根據(jù)其技術狀況,分為大修和小修。墾區(qū)在黑龍江省農機修理研究所的幫助下,對東 方紅—54主要易損件磨損規(guī)律的研究,擬定拖拉機“定期修理制度”或稱“一級修理制度”。取代了50年代初開始沿用蘇聯(lián)的“拖拉機修理制度”。這個修理制度的確立,給墾區(qū)的農業(yè)機械化帶來生機和活力。其主要表現(xiàn)是: 一、以農業(yè)機械化大生產為特點的機群,能夠農忙作業(yè),農閑修車,不誤農時,出車率提高20%左右。 二、按耗主燃油的間距(24000—36000公斤)把大機群科學地劃分為“三、三制”即機車執(zhí)行進廠定期修理、高號保養(yǎng)和班次保養(yǎng)各占1/3。使生產隊和管理部門都作到心中有數(shù),增強責任感,實現(xiàn)科學管理。 三、實行定期修理制可以滿足以下4點要求:1.能保證農忙季節(jié)出車率達到95%以上;2.修后的機車功率可恢復到額定值的98%以上;3.實行定期修理有較為合理的收費標準;4.適合我國國情和農機特點的技術規(guī)程。 1962年經過調整、整頓,恢復“修理分工、修理工藝、檢查驗收”等制度,較大的廠普遍采用“專業(yè)分工和部位修理相結合”的體制,和駕駛員隨車進廠修理的辦法,收到較好的效果。 1963年東北農墾總局提出修理網點規(guī)劃,按規(guī)劃配套補齊,并逐步配齊流動修理車,做好田間修理服務。對保養(yǎng)間、小修廠、大修廠的任務作了詳細規(guī)定。修理網點的布局:生產隊建保養(yǎng)間,小修廠服務半徑5—8公里,負擔耕地面積5—12萬畝;大修廠服務半徑20—30公 里,負擔耕地面積20—40萬畝。對重點修理廠,裝備從蘇聯(lián)進口的燃油泵和試驗臺、電氣試驗臺、馬力試驗臺等新式設備。 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間,農場的農機具修理制度被取消,機具技術狀態(tài)逐漸惡化。1970年以后,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和省農場管理局都作出決定,要求建立健全合理的規(guī)章制度,使農機的修理制度得以恢復。1972年,兵團系統(tǒng)的農機修造網已基本形成,農機具零配件修造能力不斷提高,還先后搞起了軸承、齒輪制造和輪胎翻新,大部分單位作到了拖拉機大修不出團(農場)。1975年,兵團要求堅持“防重于治,養(yǎng)重于修”的原則,積極搞好農機修理,整頓修理廠,進一步提高修理廠“以修為主、又修又造”的方針。改革修理制度和修理方法,搞好一級修理制,總成換修和常年修理的試點,并推廣了舊件修復和拖拉機治漏經驗。 1976年,省農場總局成立后,進一步健全總場修理廠、分場修理廠和生產隊修理間的三級修理網,25萬畝耕地以上的農場修理廠的設備投放納入國家計劃。從1977年—1981年,全墾區(qū)92處大型修理廠共增加修理設備1200臺,其中專用設備200多臺。1981年,墾區(qū)農機修理廠發(fā)展到159個,擁有機床2640臺。在此期間,墾區(qū)廣泛地推廣農機舊件修復新工藝,包括金屬噴涂、噴度粘接、低溫鍍鐵等,墾區(qū)共修復舊件442913件。舊件修復率的提高,降低了修車成本,并節(jié)約了鋼材。到1984年,修理設備又有增加,金屬切削機床達到2703臺,曲軸磨 床89臺,鏜缸機154臺,燃油試驗臺205臺,馬力試驗臺126臺,承擔了全部農機具的維修任務,并能制造部分農機具和大宗農機配件,基本適應國營農場生產發(fā)展的需要。 1985年,興辦家庭農場后,大批機具轉讓給個人或集體,拖拉機的定期維修制度遭到破壞,故障修理明顯增加。1985年,冬檢拖拉機修理量下降64%,死車進廠率達15%,其中45%的機車梁架焊在一起,使梁架報廢。這一現(xiàn)象引起農機管理部門的重視,建立農機監(jiān)察站,實 行一套適應家庭農場體制的管理辦法。 39年來,墾區(qū)農機戰(zhàn)線上涌現(xiàn)出一批先進修理工人和技術人員,除榮軍農場的遲子祥和迎春機械廠的田景陽兩位老模范外,尚有:八五二農場機務科長陳永祿,他長期致力于農機修理工作,在逆境中與愛人姜境合寫《農機作業(yè)故障二百例》一書,深受廣大機務工人的歡迎;克山農場機務主任兼技術員魯佐洲,他于50年代就提出了農機修理上的七字方針:“修、改、代、制、挖、獻、找”,要求農機工人對各種農機件要“以修為主,以換為捕”,并親自實踐,刻苦鉆研,在修理方面作出了貢獻,被群眾譽為“能修復的活技術”;九三管理局拖拉機修配廠修理工孟景中,1964年協(xié)助老師傅成功地完成了修理流水線,并將膠粘劑應用于農機修理,改制成尼龍壓鑄機、尼龍注塑機,獲國家級獎勵;查哈陽農場修配廠車工喬文權,他掌握車、刨、銃、沖多種技術,在農機修理中為國家創(chuàng)造和節(jié)約財富3萬多元,并光榮地出席了1959年全國群英會;尖山農場修配廠車工程指勤,被譽為“青年突擊標兵”,自 制新模具提高工效20多倍。 | ||
2007-4-10 17:12:02 |
發(fā)表于 @ 2008年06月29日 15:02:00 |點擊數(shù)()